化橘红、橘红和陈皮的区别


化橘红和橘红虽然都源于芸香科植物,但前者是“柚”,后者是“橘”。1995版药典明确将化橘红与橘红分别列为两种饮片。橘红与陈皮由同一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加工研制而成。三种不同中药饮片,从来源、采收加工、形状和功效各有区别,在2010年版《中国药典》分别收载。

化橘红:

在夏秋季节采收,将其果皮切成57瓣,除去果瓣和部分白色中果皮,压制成五角、六角或七角星形。干燥后,黄绿色或黄棕色。化州柚的外层果皮被称为“毛橘红”,外表密被茸毛;柚的外层果皮习称“光七爪”、“光五爪”,无皮。均可见密集的小油室,有筋脉纹。

功效:理气宽中,燥湿化痰,兼消食。用于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但无热象者。

橘红:
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白色中果皮,低温干燥。为橘的最外层果皮,比较薄,即陈皮去白留红者为橘红。外表橙黄色或橙红色,边缘皱缩卷曲,果皮内表面清晰可见密集的油室,俗称“棕眼”,对光看呈半透明。

功效:表面散寒,理气宽中,燥湿化痰。其温燥之性胜于陈皮,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用之为宜,还用于食积伤酒,呕恶痞闷。

陈皮:
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剥取果皮,多剥成不规则的形状,晒干或阴干。为橘的整个果皮,比橘红厚,常剥成不规则的数瓣,外表面与橘红的颜色相同,可见油室。内表面黄白色,有筋络状维管束。

功效:理气、调中、燥湿、化痰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,呕吐哕逆。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胀痛,食少便溏以及痰湿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。

此外,化橘红与橘红由于在功效的差异,清乾隆时期在《本草纲目拾遗》明确地将化橘红与橘红分开立目,甚至在广西《陆川县志》中也载有“橘红种与化县橘红同,功力则稍逊。”。而化橘红则由名贵、药效显著在明清时期一直被列为朝廷贡品,所以化橘红由于药用功效、药用广泛等原因在历史上乃至今日的地位显然比橘红和陈皮更高。